English

这里播下了创新的种子

——山东省昌乐县“多学科新知识散点渗透”实验纪实
2000-03-01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王劲松 我有话说

在山东省胶东半岛,有一个蕴藏着占世界1/5的蓝宝石,被人们誉为“蓝宝石之乡”的地方——昌乐县。近日,记者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,被这里热腾腾的教改实验气息深深激荡着!在县教委主任带领下,全县中小学校长、教师、学生齐心协力,以“多学科新知识散点渗透”实验课题为突破口,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改革探索仅一年,但取得了骄人的阶段性成果。

一把手抓教改实验

“多学科新知识散点渗透”实验课题是1998年下半年教委主任李洪安提出的。他是1997年由县计委主任来到教育部门的。此前,他从有关的资料上看到,中国的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功训练较好,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,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,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和现行的中国基础教育存在偏差。他苦苦的思索着。到教育部门后,上任伊始,他就带领教委分管主任和教研室的同志深入基层,对全县中小学教育现状做了一次彻底调查。通过调查,他们认为,传统教学有三大弊端:一是教学内容陈旧,缺乏新知识、新信息。二是教法、学法死板,效率低下,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不是以学会、会学为标准,而是以试卷答对为标准。三是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,忽视了未来适应能力的培养。

经过反复研讨、论证,李洪安主任明确提出了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“多学科新知识散点渗透”实验课题。他表述说,通过对学生进行学科渗透、新知识渗透、新学法渗透教育,使教师进行创新教学,学生进行创新学习,全方位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养成,逐步构建起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“创新教育模式”。

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,他们建立了课题管理制度。县教委成立了课题组,教委主任任组长,分管的副主任任副组长;实验的学校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,由校长、业务副校长、教科室人员和教导主任组成;实验学校均设立教科室,具体负责课题实验和管理工作,实验教师按学科、年级成立实验研究小组。1999年春天,这项实验在7处初中和5所小学展开。

开放式教学新体系

渗透新知识,首先要选择新知识。该县给教师及时提供了条件。1998年底,县教委为各实验学校增拨专款订购图书报刊,各学校都有了种类比较齐全的资料室。刚开始,教师选择新知识缺乏目的性,无从下手。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,他们总结出了选择新知识的“五条原则”和“六种类型”。“五条原则”是:可接受性;联系性;新颖性;广泛性;趣味性。“六种类型”是:有关人物的逸闻趣事;当今国内外政治生活大事;现代科技创造发明信息;与学科教学有关的知识;与相关学科有联系的知识;当今世界的新学法,新教法。

老师们博览群书,自选了诸多可渗透的新知识,然后以学科备课小组为单位,相互交流,集体备课,说课,评课,修改教案,精心设计好每节课。

与此同时,他们建立了开放式教学新体系,探索归纳出渗透的“三个渠道”。

——校园环境渗透。人们走进这里的中小学校园,第一视觉是醒目的标语:“创新教学、创新学习、做创新人才”等。所有的学校都有新知识学习专栏,里面张贴着教师和学生收集的新知识,学生撰写的小课题研究调查报告。在楼门厅和走廊里是学生的手抄报专栏、创意画专栏。特别是小展室,读书笔记、科技制作、小论文,件件作品都闪烁着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。

——课堂教学渗透。课堂教学是渗透新知识的主渠道,也是该实验的重点。如何把新知识与课本知识有机地结合,他们做了很多研究与尝试,主要抓了“导入新课”、“课中渗透”、“授课总结”三个环节。

——活动课程渗透。各学校的活动课程,方式有趣,别具一格。举办“专题讲座”,如科技讲座、时政讲座、环保讲座、学法讲座等。“新闻发布会”,由学生轮流主持,利用晨会10分钟时间,培养学生搜集信息、加工信息和口头表达能力,及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。“创新思维训练活动”,老师创设问题,让学生讨论,争论,运用替代、组合、换位等创意方式,进行发散、求异、知识迁移、联想和想象等思维训练,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。科技活动,科技作品欣赏、科技制作。办手抄报,集写作、绘画、设计训练于一体,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的好办法,还有阅读活动和各类兴趣小组活动。

小课题研究是校外活动的主要方式,它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。老师们在指导这项活动中已积累了一些经验:精选课题,编写指导提纲;布置研究课题,做简要指导;组织学生实践;交流研讨情况;把研究的结果写成调查报告、观察记录、小论文等。

面向实践、关注社会、重视能力、综合考察是小课题研究的特点。学生们写了大量的调查报告、研究总结、小论文、观察记录等,其中有不少研究成果产生了社会效益。昌乐镇中学的学生1999年4月对县城西河水库的污染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,查阅了有关资料,写成了“对西河水库的污染调查报告”,提交县环保局和分管的副县长,要求治理西河污染。县政府已采取了治理措施。包庄乡中心小学的学生写的《汶河过度采沙带来的危害》调查报告,朱刘镇学生写的“焦化厂生产对环境影响”的调查报告,昌乐实验小学学生开展的《游戏厅对青少年的有害影响》调查报告等小课题研究成果,都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。这些小课题研究成了学生获取新知识、张扬个性、主动发展的天地。

实验学校用小课题研究取代了原先的学生课外作业,这是昌乐的一项创新举措。小课题研究解决了传统作业量大、形式单一、答案唯一的弊端,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,解决了教师布置的作业只有部分成绩好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,其他人当“陪客”的现象,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动眼、动耳、动口、动手、动脑的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意识。

创新意识悄悄萌芽

这项改革只进行了一年多,但效果令人欣喜。记者走到每所实验学校,校长、教师交口称赞。一位校长兴奋地说:“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,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,这是多年来校长的追求。我们想过不少办法,效果不理想。自开展了这个实验,老师们都自觉地充电,每天都要挤出一、两个小时钻进资料室如饥似渴地学习。老师们的学识丰富了,教学水平自然提高了。”有位老师说:渗透新知识实验是项“富脑工程”,上大学时没学过的东西,什么克隆,激光武器,数字通讯系统、新能源等等,现在都学到了,参加了一年实验胜读十年书!

该实验还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。许多教师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、教育心理学、教育评价理论、教育科研知识、教育统计知识,学会了教育实验设计、实验效果测量、撰写教育科研报告和教育论文等等,据初步统计,1999年,全县初中、小学教师在市以上发表和获奖论文达1198篇,比1998年增加了81%,涌现了一大批教育科研型骨干教师。

这项实验受益最多的还是学生。在许多学校的科技制作展览室里,记者看到,过去那种简单的纸飞机、小红花制作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运用生物学、电子学、力学、光学、机械学原理制作的科技小制作、小发明。

唐吾镇中学的阎存泉老师讲了他在搞专题讲座时,曾有这样一件让他不能忘怀的事。他讲了乾隆皇帝时的一个“绝”对:乾隆年间,为了从当时两名才学高的考生中选一名真状元,就出了一幅上联“烟锁池塘柳”,要两名考生对下联。当时,一名考生在苦思冥想,而另一名考生听后拔腿就走。结果那名走了的考生成了状元。为什么呢?乾隆在追问原因时,他说:“皇上此联隐含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说,此乃千古绝对,无下联可对!”乾隆皇帝知道他已参透了对中的意思,就钦点他为状元。

专题讲座后第四天,一个学生兴冲冲地说他已经对上下联了:“夕照乾坤堂”。这个学生解释说:乾隆皇帝上联虽隐含了“金木水火土”,但都是具体之物,有范围局限。我的这一下联隐含了“东西南北中”,并且不是具体之物,没有范围局限。“夕”意为西,“照”意为东,“乾坤”意为南北,“堂”意为中。学生所对的下联虽有些稚嫩,但学生敢于挑战古人,不畏权威,学会动脑,真让阎老师兴奋不已。

在这里,类似这样的小故事、趣闻,随处可以听到很多。

“新知识散点渗透”课题,去年是十几所学校实验,现已在全县所有的中小学推开。创新的种子已撒入学生的心田,将来必会发芽、开花、结果。我们在期待着收获的季节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